木蘭辭的意見
木蘭辭的意見
長篇敘事詩「木蘭辭」是我們過去當學生時幾乎每個都學過的,我在初中時的教科書就有,老師規定要背誦,迄今尚可全部默誦。這淺顯`的北朝民歌,質樸活潑,行文簡潔,敘事分明,全詩只是娓娓來,從敘事中自然流露出高尚的人格品質,不說理而自含有忠孝仁愛的德性,而又戰陣有勇,有功而不受賞,選擇回家過平靜的家庭生活,真是使人敬服,此之所以能流傳如此之廣,之遠,其故事幾乎家喻戶曉。
木蘭只是一個民歌中吟詠的角色,但本詩所創造出來的形像却是千古不杇。她既是平民,又是英雄,美麗而勇健,獨立而有決斷,一去漢民族女性弱不禁風,需依賴男人,討人憐愛的閨閣形象。她秉性善良,渾厚質樸,但又機敏活潑,強健勇敢。熱愛平淡的家居生活,但在需要時也可以衝鋒陷陣,殺敵致果。而又功高而不居,卑棄高官厚祿。不過說這詩只是一種想像,是北方驃悍民族創造出來對理想女性的形象,並無實人實事。因為女人的生理與生活都與男人不同,過去軍隊基本上是依男人的生理要求與生活習慣而籌設各種設施,女人無法適應與磨合。即使勉強去做,也絕無可能經十年而不被發現。
一般研究這詩的人都知道這民歌經過唐人的潤色,我在玩味之餘,覺得其中的一段與其他的調子不同,就是: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這四句,文人氣息很重,可斷定是唐朝文人加上去的。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這兩句明白易曉,基本上根據原文。但「將軍」與「壯士」二詞,恐怕不是民間口語所能說出。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這四句則或就原來的辭句改動。全詩都稱國家領導人為「可汗」,只有這處稱「天子」,還有「明堂」及「策勳」之詞,也非北人口語。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這兩句大部份接受原句而稍作更改,「所欲」一詞似非口語。
我們現在已經找不到原文,但當初改動的人一定覺得其文有不足之處。但這一改便把全詩淺顯樸實的風格,平添了一段文人的雅氣,變成了純樸與優雅並行。有點像女人穿洋裝,外面套了件中國的馬甲,好看不好看,全憑時尚之所趨及個人的喜好。這詩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深得人之喜愛,證明這兩者並存已經為大眾所接受。這詩由樸到雅,然後又回到樸,有如人走過田野,經過一個花園,又回到田野一樣,給人多種感受,而免枯燥無味。譬如建築藝術,如是一個軸心,像北京從紫禁城到天安門,固然有整齊對稱之美,而缺乏變化。而我家附近有近十年才蓋成的蓋茨博物館,是建築界的新猷,便以四零五號公路的轉折為主軸,成為兩個軸心的建築,而且粗糙的石墻與平滑的粉墻並列,兩種風格共存;孤形的線條與直線間用,互相調和,成為世界建築的典範之一。木蘭辭就有這兼容並蓄的特性,如不經唐人修改,一樸到底,說不定不能流傳到今天。
本詩短短六十二句中,句法變化多采多姿,使人讀來毫無枯澀之感。茲列舉以說明。
第一是疊字,如「唧唧」、「濺濺」、「啾啾」、「霍霍」。用疊字旨在加強情景之描述,使人有身歷其境的參與感。
第二是重詞,多出現在原文中而不在非經過潤色的雅文中。一個意思分幾句來重複述說,雖然意思是一樣的,但複句增加了可誦性。如前面的「東市」、「西市」、「南市、「北市」,不就是買馬及配件罷了。「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不就是木蘭最長就是了。後面的「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間床。」不就是進房間梳妝打扮就是了,就行文的簡潔標準來說,真是費詞。但在這詩裡,一點都不感到,所感到的反而而是這些重複句的聲調之鏗鏘之美。
第三是由上起下,這種句讀來氣勢買貫穿,上下連接緊密。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第四是重複句,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中的「問女何所」;「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中的「女亦無所」;「旦辭爺娘去…旦辭黃河去」中的「旦辭…去」;「暮宿黃河邊…暮至黑山頭」的「暮宿」及「暮至」;以及此數句中的所重複的「不聞爺娘喚女聲」。這種句法對一事的反覆吟詠,使人感到有不盡的情思。
第五是對偶句,這就具備了詩中的聲律,文中的駢驪的美感了。如「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鐡衣。」、「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開我我閣門,坐我西間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等均是。
我個人覺得全詩到「不知木蘭是女郎」從文氣來說應該是嚘然而止,才會有餘而不盡之意,讓人回味無窮。後面四句木蘭的回答我認為全無必要。但「撲朔迷離」竟成為耳熱能詳的成語,其中「迷離」一語早在古籍中有見,屬文人用語,不能確定是否這四句也是「潤色」進去的?如果是,則真的像狗尾續貂,不倫不類。
附: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日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聲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間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