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吳梅村的圓圓曲
關於吳梅村的圓圓曲
我會背三首長詩,兩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長恨歌」,另一首就是吳梅村的「圓圓曲」。這三首長詩中我以為「琵琶行」最佳,吳梅村的「圓圓曲」則應敬陪末座。學者名前兩首為長慶體,後者為梅村體,其實吳梅村之長歌,實不出白樂天的範圍,並沒有創新特異之處。我第一次知道有「圓圓曲」的存在,是在抗戰時的一家報紙上,讀過一闋詞,虞美人,不知是誰所作,但全文我還記得:
圓圓名播圓圓曲,想見顏如玉,將軍自愛乞胡恩,莫把中原氣數繫紅裙。
傷心只有台城柳,十里春非舊,忍教人笑兩朝翁,恨煞嫩娘夫婿是英雄。
中原氣數居然與一個如玉美女有關!於是我便存心要找「圓圓曲」來一覩為快。但過去在大陸讀書期間都在偏遠地區,書籍資料之獲得甚為困難,一直無緣幸會。到台灣後一次偶然看國語日報,發見整頁登載此曲全文並加註解,如獲至寶,當即抄下,迄今這詩仍在我的一本已成破爛的詩詞雜抄中。
玩味久了,對這很出名,而且國文教科書也常採用的這首詩未免有些意見。
詩裡陳圓圓的出身與歷史書所記陳圓圓事蹟有異:
清史中雖然有很多關於吳三桂的史蹟,但我還沒有找到一則有關陳圓圓的記載。所謂「歷史書」我指的是稗官野史,主要是「甲申朝事小記」,其中有「陳圓圓傳」。其次是「影梅庵憶語」。幾乎所有註這詩的學者一直是引用甲申朝事小記這等稗官野史等來註這詩,而漠視了兩者明顯不同之處。我相信陳圓圓因為吳梅村這詩而出名,即所謂「圓圓名播圓圓曲」也。因為有了圓圓曲,便有許多附會,學者反而用所附會的東西來註原作,有點像西諺所謂「尾巴搖狗」。中國文人很少寫戀愛故事,因為男女之配均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戀愛這一階段。要談戀愛唯一的對象便是青樓中的妓女,尤其是那些通文墨,擅歌舞的名妓,與尋花問柳的名士雅人酬酢,每成文壇佳話。此之所以陳圓圓因圓圓曲出名後便有許多附會之故。
下面我就列舉詩中對陳圓圓的描述,並指出與歷史書不同之處。
敢將戚里箜篌技,等取將軍油壁車。
這里明明說陳圓圓的樂器技能是從皇親國戚所居﹝指田畹府﹞的地方學來的。
前身合是採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
吳梅村曲裡的圓圓只不過是一個鄉下姑娘。並不是甲申朝事小紀中說的:「玉峰歌妓也,聲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只有淚沾衣。
這裡說明崇禎的田妃之父田畹見圓圓長得漂亮,把她搶去。而非如歷史書說的田畹在崇禎十六年到南京因慕名用重資買來的。歌伎被人用重價買去乃是尋常事,有的還會慶幸從此跳脫火坑,「淚沾衣」只有良家婦女被搶才會如此。
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
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座客。
歷史書說因為田妃看到崇禎不快樂,示意其父找美女以圖娛樂皇帝。
田畹搶來圓圓的本意是要獻給崇禎,卻沒想到君王國事縈心,對美女根本沒有興趣。田畹只好帶回府宅,把她當歌伎來用。當歌伎前一定要教,如果圓圓本來就是歌伎,何用再教。「永巷」「閉」都表示有一段教唱的寂寞時日。一經教好,憑她的色藝,田府宴客時叫出來表演,立刻傾倒座客,陳圓圓自此出名。
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
白晰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
這幾句說明吳三桂是在田畹寓所的歌舞宴中初見陳圓圓,立刻就愛上了她。以至「崇禎癸未,總兵吴三桂慕其名,齎千金往聘之。」這就是「一斛明珠萬斛愁」一句的來源。從這句及「一曲哀弦向誰訴?」兩句中,體會出詩人對陳圓圓是抱同情的態度的。
早攜嬌鳥出樊籬,待得銀河幾時渡,
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後約將人誤。
雖然吳三桂有意,但並未娶回,陳圓圓仍舊還留在田家,所以才有「幾時渡」及「苦留後約將人誤」的說法。此句明說打仗回來時要娶她。有的版本說吳三桂重金娶她,置於府中。其實是不對的。甲申朝事小記說圓圓思念三桂,每天唱「高山流水」,田畹並為之擊節,可證明吳梅村這詩所寫是合乎史實的。
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欄。
吳三桂當時還是總兵,府第不得稱為內第,內第乃貴戚所居。再次證明吳梅村所寫是實在的。
教曲技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
這裡有一個困難了,如果圓圓不是歌伎,是一個普通的鄉下女孩,為甚麼她有教曲的技師。但從她有浣紗的女伴看來,她並不是一個專業歌伎。
舊巢合是含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
既然都是含泥燕,便不能說「色藝冠儕輩。」更不能說她早就是蘇州名妓。有人把她列為當時蘇州八大名妓之一,我不相信。
當年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
一觚明珠萬觚愁,關山漂泊腰肢細。
「當年」指那年,相信乃由田府教歌舞後「傾座客」的情形,而非在姑蘇時便出名了。從「萬斛愁」及「腰肢細」的詞語看來,吳梅村覺得陳圓圓在戎馬控匆中的生活並不快樂。這也難怪,因為女人最大的希望除了同意中人在一起外,還想安靜的生活以生兒育女。
就本詩對圓圓的說法,她本是姑蘇鄉下的浣紗姑娘,被田畹搶回家去獻給崇禎,崇禎不要,又帶回家教以歌舞,在與達官貴人應酬間演出,頗得人之喜愛。有一次田畹宴請吳三桂,例獻歌舞,陳圓圓出來表演,吳三桂一見便中意了她,她也鍾情吳三桂。三桂付了贖金後,因軍務緊急而離開北京,自此以後的故事便與歷史書相差不遠了。
吳梅村的圓圓曲是在順治八年所作,當時吳三桂在四川開府,所以敘事到此就完了,「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說明吳三桂是愛她而且寶貝她的。陳圓圓得以美滿的與吳三桂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以後故事的發展就不包括在詩的範圍之內了,但說來也足以使人省思。陳圓圓後來拒絕扶正做正正當當的夫人,在她五十餘歲時,正在吳三桂叛清之前,她忽然要求出去做尼姑,從此下落不明,關於這點有許多憶測,但都不能確定。我大膽的妄測是吳三桂雖始終沒有看過吳梅村這詩,但陳圓圓有親友在蘇州,吳梅村是太倉人,這詩至少在這區域流傳甚廣,圓圓經由親友不會不知道。我猜是陳圓圓看過這詩,因而覺得跟着吳三桂使自己成為傾國的因素之一,使覺得不如離開為上。另外一個旁證是陳圓圓的家人雖然由吳三桂請他們去了雲南,但他們均不願接受任何官職或特別待遇而選擇回到老家去過普通百姓的生活。
詩文有一種寫法,無以名之,名之曰「承接法」,就是一段完結後終結句的名詞,下一段始句用同樣或相倣的詞語來開展出另一境界,本詩用這法很多,而且用得很巧妙。如:
衝冠一怒為紅顏,紅顏流落非吾戀,
哭罷君親再相見,相見初驚田竇家,
門前一片橫塘水,橫塘雙槳去如飛,
教就新聲傾坐客,坐客飛觴紅日暮,
苦留後約將人誤,相約恩深相見難,
怎得蛾眉匹馬還?蛾眉馬上傳呼進,
詩裡有幾段我以為是贅文:
﹝下面的詩經過我把我以為是贅文部份刪去,讀下去似乎比原文更順。﹞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怒為紅顏。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讌。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驚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
許將戚裏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許將戚裏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
夢向夫差苑裏遊,宮娥擁入君王起。
夢向夫差苑裏遊,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
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唯有淚沾衣。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唯有淚沾衣。
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
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
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
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
白晰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
白晰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
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
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後約將人誤。
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後約將人誤。
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
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
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
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闌。
若非壯士全師勝,怎得蛾眉匹馬還?
若非壯士全師勝,怎得蛾眉匹馬還?
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鬟不整驚魂定。
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
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
專征蕭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
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
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
傳來消息滿江鄉,烏桕紅經十度霜。
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
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
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紅妝照汗青。
我認為可以省去的部份:
其一:
在「飛上枝頭變鳳凰。」之後,「嘗聞傾國與傾城,」之前:
「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
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
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
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
錯怨狂風飏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刪去理由:思維複雜,混淆了故事主題,也干預了平穩進行的主流。頭兩句只是綄紗女伴的怨,怨得沒有道理,因為不是所有浣紗女都悲老大,十年間已嫁人而且兒女成群過着幸福生活者所在多有。次四句是陳圓圓之怨,也怨得沒有道理,因為與吳三桂的結合是其所願,前面作者還說過:「此際豈知非薄命」,這裡又說:「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
後面兩句是隱喻,到底是講陳圓圓在漂泊中終得苦盡甘來,或者是如一些學者所說,應付清庭,言雖然天下大亂了一段時間,但現在終於情勢大好。
其二:
在「一代紅妝照汗青,」之後,最後一段:
「君不見:
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徑塵生烏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
香徑塵生烏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
換羽移宮萬古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刪去理由:許多學者及國文老師都認為這段寫得極好,尤其後來歷史的發展,好像吳梅村有先見之明,預見權勢灸人的吳三桂會「香徑塵生,屧廊人去。」我個人覺得這是全詩中最拙劣及沒有意思的一段,拙劣是因為都是由故典和前人用過的詞藻堆砌而成:故典部份如「館娃」、「越女」、「香徑」、「烏啼」、「屧廊」、「古梁州」、「吳宮曲」,幾乎一句一典,叫不熟故典的摸不着頭腦。辭藻部份如:「換羽移宮」在宋朝楊無咎所作「點絳唇(小閣清幽)」詞中有:「換羽移宮,絕唱誰能和。」元朝·虞集在「燭影搖紅(雪映虛簷)」詞內也有:「洞房春暖,換羽移宮,珠圓絲瑩。」又在元曲「張生煮海雜劇」裡:「這秀才一事精。百事通。我躡足潛踪。他換羽移宮。」「珠歌翠舞」在宋朝辛棄疾「賀新郎賦滕王閣」一詞中有:「物換星移知幾度,夢想珠歌翠舞。」又宋朝周邦彦在其「 尉遲杯離恨」一詞中也有「冶葉倡條俱相識,仍慣見珠歌翠舞。」都是用得很爛的辭語。 至於說吳梅村有先見之明,這是事後附會,我想吳梅村是明臣,頗得崇禎之厚愛,對吳三桂引兵入關代明除了亡國之痛外,還有切身的恨。前面講了他「衝冠一怒為紅顏」、「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外,意猶未足,更要在後面用「君不見」的引語用大罵,意思是吳三桂現在雖飛黃騰達,但終究會有「烏自啼」及「苔紅綠」的一天。最明顯的是他用「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兩句作為結尾,此蓋出自李白的「江上吟」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鶴,海客無心随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借「楚王台榭空山丘」說吳三桂雖在南部封王,終會成空。而且以「為君別唱吳宮曲」來說你別在南方的宮殿裡歌舞享受賣國之樂,「漢水東南日夜流」是一個自然律,所以「功名富貴不長在」是一定的。
好的詩要溫柔敦厚,有話要說也要隱約其指,罵得太絕了,難怪吳三桂以重賞求這詩而吳梅村始終不肯獻出給他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