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思」讀後有得

李白「春思」讀後有得

燕草如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我手邊喻守真編著的一本唐詩三百首,對此詩解釋得很到位,但我覺得遠遠的不夠,因為詩中的韻味,其言之未及而讓人低迴之處,全沒有為讀者點明。這很明顯的是一個秦地的女子,思念在燕地的夫婿。草以喂馬,意中人是駕車或騎馬去的,女子採桑,故親見桑樹的枝椏長出綠色的新葉。草之碧,桑之綠,第一二句便暗示了是春天,第五句更點明了一個「春」字,把題目中的「春」字扣得很緊。對方在燕地之懷歸,遠人情緒,古人無電話可通,書函可達,何以知道對方會想我?這是因為兩情相悅,對於對方之在這春天時間之會思念自己,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所以斷定當這春天我興起思念之情時,對方也一定在想自己,君既無法歸來,而我之斷腸乃是當然,此點對方亦會領會,而且這樣理所當然的說出來,真是餘味無窮。題曰「春思」,比較俗的說法即是「思春」,羅緯內乃繾綣之處,春風把羅幃吹動,似有人掀動進入,恍惚之間以為是夫君,定神之下,方知是風吹動,於是埋怨春風,這種不合理的埋怨,表現出一個少婦思念之情,已進入到精神恍惚的狀態,真是刻劃入微。李白天才,把大家都認識的文字驅遣得如此高明,不得不使人低首膜拜。

附喻著原釋:

燕草秦桑兩句是並列的,是說燕地的春草,已如碧絲般的發綠,秦地的桑樹,己經葉子很盛,枝幹也垂下了。三四兩句是垂直的,在詩法中叫做「流水對」。是說當你見到芳草而想歸來的日子,正是我見到桑樹而斷腸的時候,這兩句仍是承上而下。末二句說出正意,說我心貞潔,不是外物可以引誘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杜甫秋興八首解讀

顧貞觀金縷曲的故事